“快壓火!”正在北同蒲鐵路上駕駛火車的許中新一邊對司爐大喊,一邊拉下緊急制動閥。
1937年9月12日晚,敵機探照燈如同“紅火球”一樣掃過北同蒲鐵路,載滿八路軍115師將士的列車在軌道上緊急剎停,在榆樹林的遮掩下,列車與夜幕中的大地融為一色……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9月中旬,晉北戰(zhàn)局持續(xù)惡化,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三大主力從陜西出發(fā),東渡黃河,從侯馬分批乘坐火車,北赴抗日前線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展出照片《八路軍第115師率先渡河后,迅速向晉東北抗日前線挺進》。
為保證軍運暢通,同蒲和正太兩條鐵路上的工人迅速行動起來,在太原合組調度所,發(fā)揮兩路運輸最大作用。同蒲鐵路的火車司機最先接到運送將士們上前線的命令。太原機務段第一位接到命令的火車司機,名叫許中新。
前排中間為許中新
從太原前往原平,意味著離戰(zhàn)場越來越近,危險系數也越來越高。但許中新和工友們明白此次任務對于抗戰(zhàn)的重要性,他代表車班所有人立下軍令狀:保證完成任務!
八路軍登上北上原平的敞車。插畫來源《共赴國難》,作者呂敏。
為應對日軍轟炸,大家在鐵路沿線匆匆修建機車隱蔽洞、車輛隱蔽溝和防空壕,對車站和橋梁也進行了偽裝,并封存了太原所有商用鐵路材料,以備搶修使用,修筑大小橋梁便線,保證隨時通車。
列車從太原站鳴笛北發(fā),許中新與工友們望著熟悉的鐵道、村莊與田野,不敢有半分松懈。剛過皇后園站,許中新忽見遠處日機掠空——他迅速將列車駛入兩旁榆樹林掩映的軌道,令司爐壓低爐火。
許中新回憶當時場景,其子許溫生代筆。
皇后園站至黃寨站10余公里,因日機頻擾,列車走走停停,3小時后方抵黃寨站。到達黃寨站后,許中新飛奔至調度室,緊急報告遇襲情況:“白天行車太危險,必須改夜間!”建議被迅速采納。
此后一夜,列車與敵機“捉迷藏”:敵機來則停、去則行,走走停停間,天亮時終抵豆羅站。第二天,許中新與工友們抓緊檢修機車,夜晚再度啟程,繼續(xù)與敵機周旋,直至次日清晨,終于將將士們安全送達原平。
此時,原平以北的鐵路線遭到日軍轟炸,無法繼續(xù)前行。將士們立刻下車在站臺上列隊集合,準備步行趕往平型關一帶,堵截日軍。
列車安全到達原平站后,八路軍將士與鐵路工人告別。插畫來源《共赴國難》,作者呂敏。
往后半個月,鐵路工人不顧生命危險,晝夜不停地守在鐵道線旁,在轟炸中加緊搶修線路和組織運輸,以保證更多的部隊及時奔赴抗日戰(zhàn)場。有的工人在敵機的轟炸中,倒在了鐵軌旁或機車上,一位叫王成明的守車(車長)就犧牲在運送八路軍將士的途中。
為阻攔日軍前行,鐵路工人拆除部分鐵路并將機車配件拋入黃河。插畫來源《共赴國難》,作者呂敏。
在晝夜不停的運送下,北上抗日部隊在規(guī)定時間內陸續(xù)到達前線。很快,八路軍出師抗戰(zhàn)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在三晉大地上傳開。市民們自發(fā)前來送行,高呼“擁護八路軍北上抗日”等口號,車站里同仇敵愾的氣氛日益高漲。
9月25日,先期抵達戰(zhàn)場的將士們在平型關一帶偵察了日軍的必經之路后,利用有利地形部署兵力,設伏襲擊日軍,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展出照片《八路軍戰(zhàn)士攜帶戰(zhàn)利品凱旋歸來》。
《晉冀豫區(qū)的工人運動》中這樣寫道:在準備平型關戰(zhàn)役的時候,同蒲鐵路工人以他們青年的戰(zhàn)斗熱情,不顧犧牲。當守車王成明流血犧牲的時候,許多青年工人爭著走上他的崗位,在敵機轟炸與機槍掃射下,堅持完成運輸任務,保證以后創(chuàng)造平型關著名戰(zhàn)斗的八路軍能迅速安全地進入戰(zhàn)斗。
那些和許中新、王成明一樣在鐵道線上舍生忘死的鐵路工人,為八路軍及時奔赴平型關戰(zhàn)場鋪平了道路。他們在槍林彈雨中與時間賽跑,用血肉之軀守護著運輸線的暢通。
而今,山河已無恙
但那些在夜幕中響起的車輪聲
在爆炸中緊握閘把的身影
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那是鐵路人用熱血鑄就的忠魂
是永不褪色的家國信仰
素材:《人民鐵道》報業(yè)有限公司山西記者站(太原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文圖/視頻:陳建宇 許寧 田濤 賈寧 鈕凱輝 付彭賓
編輯:賈司瑒 董暢
審校:李孝佺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