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美貿易關系近期再度迎來關鍵博弈時刻。美東時間10月10日,特朗普拋出擬對華加征100%關稅的激烈言論,引發(fā)市場震蕩。
然而,這一“關稅驚雷”并非孤立事件,而是5月以來雙方在日內瓦、斯德哥爾摩及馬德里多輪會談后,博弈從“表面休戰(zhàn)”轉向“暗中加壓”的集中體現(xiàn)。在此期間,美國通過一系列未針對中國卻實際推高中國商品稅負的行業(yè)性關稅,以及9月底出臺的史上最嚴科技出口管制“50%股權穿透規(guī)則”等,持續(xù)對華施壓。10月9日,中方依據法律法規(guī)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將關鍵中重稀土及相關技術、設備納入出口管制。博弈主戰(zhàn)場已悄然向非關稅領域轉移。
展望后續(xù),博弈走向關鍵在于100%關稅是否落地。若落地,將導致雙邊關稅飆升至超130%,貿易再度緊張。然而,綜合來看,關稅最終未落地的可能性更高。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在稀土領域對中國的高度依賴更具即時性與不可替代性,而中方的出口韌性及科技自主替代使其在“耐力比拼”中占據優(yōu)勢。這迫使美方態(tài)度已初現(xiàn)軟化,為談判留出窗口。結合APEC元首會晤預期,未來兩周將成為決定性的談判窗口期,美方很可能因籌碼不足而“先眨眼”。
因此,盡管短期中美緊張關系升級,但硬脫鉤或并非雙方所愿。參考4月的高壓測試經驗,此輪博弈對市場的沖擊預計可控。中期看,中美經貿關系在經過此番激烈角力后,大概率將再次回歸一個高位平衡但相對穩(wěn)定的常態(tài)閾值。
【正文】
美東時間10月10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發(fā)布長文,宣稱計劃自11月1日起,對所有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在當前關稅基礎上加征100%的進口關稅,同時對美國所有關鍵制造軟件實施嚴格出口管制。此消息一出,市場再次掀起軒然大波,美股與美元指數(shù)大幅下挫,大宗商品普遍走低,黃金等貴金屬因避險屬性逆勢上揚,再次點燃了市場對未來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
一、博弈再起:從暗流涌動到關稅驚雷
(一)時間線梳理:表面休戰(zhàn),暗中加壓
市場或許對特朗普此次再度揮舞關稅大棒感到意外,但事實上,中美在馬德里會談之后便持續(xù)暗中角力,雙方都在為下一次會談積攢更多的談判籌碼,這場“暗戰(zhàn)”早已悄然打響。
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會談達成框架性共識后,雙方取消了情緒性加征的90%關稅,并暫停90天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中24%的部分,將稅率降至較為可控的區(qū)間。此后,中美斯德哥爾摩會談又將24%所謂的對等關稅的暫停期延長90天至11月10日。中美馬德里會談主要推進解決TikTok問題,關稅未發(fā)生變化。在10月10日特朗普拋出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的言論前,雙方均未釋放對彼此加征針對性新關稅的信號。
然而,5月之后,美國并未停止在關稅領域“落子”,對全球加征行業(yè)性進口關稅(即對某類商品加征進口關稅,不針對特定來源國):
6月,將鋼鋁關稅從25%提升至50%,并擴大征稅范圍;
8月,對美國進口的銅及部分衍生品征收50%關稅;
9月,宣布將于10月對美國進口的重型卡車、廚房櫥柜、浴室柜及相關產品和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加征25%-100%不等的關稅(暫未落地)。
這些“行業(yè)性關稅”雖未明確針對中國,截至10月10日,卻悄然將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的實際關稅稅率推高2-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中國在休戰(zhàn)期間未采取任何加稅措施。
在中美貿易休戰(zhàn)期,關稅率有限變化,但雙方經貿博弈的主戰(zhàn)場悄然轉移至非關稅經貿政策領域,并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科技出口管制VS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為核心的激烈博弈。這種角力變得更加聚焦和隱蔽,以至于此次關稅風波再起,形成了“黑天鵝”事件效果,給市場帶來短時沖擊。
(二)博弈焦點與內在邏輯:科技與稀土的“攻防戰(zhàn)”
實際上,此次雙方互扔貿易政策,依舊延續(xù)了此前多次出現(xiàn)的“美國對華科技封鎖-中國稀土出口監(jiān)管反制”的博弈模式。
1、美方出拳:管制升級,圍欄收緊
美東時間9月2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yè)與安全局(BIS)發(fā)布了《擴大最終用戶管制范圍,以涵蓋特定清單上實體的關聯(lián)主體》的臨時最終規(guī)則,并于當日生效。該規(guī)則通過修改《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AR),新增了一項嚴格的“50%股權穿透規(guī)則”(附屬公司規(guī)則),即如果非美國實體被“實體清單”(Entity List)、“軍事最終用戶清單”(MEU List)或者“特別指定國民清單”(SDN List)上的一個或多個實體直接或間接持有50%及以上股權,那么無論該外國實體是否被添加到清單上,其都將適用前述持有股權實體對應的各種管制政策。
此前,BIS一直秉持“法律獨立原則”,即只要是法律上有獨立主體的實體,即便其100%控股的母公司被添加到管制清單,其未被添加到清單上的子公司也不會受到影響。此次EAR的調整,使該規(guī)則成為歷史上最嚴格的管制條例。
中國大約有數(shù)百家公司在美國的BIS實體清單之中,新規(guī)實施后,管制范圍將顯著擴大。據WireScreen分析,大約3000個中國或具有中國血統(tǒng)的公司、實驗室、研究院將會受到波及,且主要涉及半導體、人工智能、通訊、高端制造等科技領域的企業(yè),幾乎無一幸免,這對中國科技發(fā)展帶來極大隱患。此次管制規(guī)則的調整嚴苛程度可見一斑,充分彰顯了美國對中國在科技領域限制的決心。
2、中方反制:攻勢凌厲,精準回擊
中方不再單純警告,而是打出一套更具鋒芒與攻擊力的反制“組合拳”,構建起更嚴密的稀土出口管制體系。
10月9日,商務部、海關總署連續(xù)發(fā)布多條公告,決定對超硬材料相關物項、部分稀土設備和原輔料相關物項、部分中重稀土相關物項、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自11月8日起開始實施。
同日,中國商務部公布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以及對境外相關稀土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決定,多數(shù)條例即日生效,部分于今年12月1日生效。
此外,商務部還將反無人機技術公司等外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可見,美方試圖限制先進制程芯片和光刻機等對華出口,中方就緊緊握住稀土供應鏈這張“王牌”,將包括永磁電機等必需的中重稀土元素和加工技術悉數(shù)納入管轄范圍,精準瞄準美國高科技產業(yè)的軟肋,展開針對性還擊。
新規(guī)規(guī)定,凡使用受管制中國稀土及設備生產相關永磁體材料等稀土產品的外國企業(yè),其最終產品出口也需申請中國許可,即使生產過程中中方并未參與。同時明確“對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以及向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和關注名單所列的進口商和最終用戶(包括其控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分公司等分支機構)的出口申請,原則上不予許可”。在極端情況下,臺積電使用中國稀土制造的芯片向英偉達等公司提供時,也可能受到中方管制,對等了美國對尖端科技出口管制的“50%股權穿透規(guī)則”。
中方一系列舉措愈發(fā)清晰地展現(xiàn)出嚴格對等的博弈原則,即美方出招,中方結合自身優(yōu)勢以相當力度對稱回應。美國限制先進芯片出口,中國就限制關鍵礦產出口,形成了稀土對標高端芯片的二元博弈結構。
可以說,美方射出的“子彈”,又被中方鏡像反彈,精準命中美國要害。如此看來,特朗普這次超預期對華加征100%關稅的行為也似乎沒那么令人意外——美方還不適應中方帶有進攻性的反制措施,且美國對中國貿易施壓的工具箱已漸顯匱乏。
二、后續(xù)走勢研判:關稅變數(shù)與潛在漣漪
此次中美圍繞 100%關稅展開的博弈,后續(xù)走勢無非有兩個方向。其一,關稅如期落地,雙方貿易關系再度緊繃至極點,開啟新一輪“膽小鬼博弈”;其二,中美在關稅落地前關系緩和,關稅最終未能實際落地。
(一)情景一:100%關稅落地—貿易摩擦重燃,雙邊經濟承壓
倘若美國真的落地實施對華加征 100%關稅,依據嚴格對等的原則,中方大概率會以牙還牙,對美國進口商品同樣加征 100%關稅。屆時,美國對華關稅和中國對美關稅將分別飆升至約 145%、130%,貿易局勢將重新回到今年 4 月中美互壘所謂的“對等關稅”時的高壓對抗狀態(tài)。
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貿易對抗沒有贏家,關稅大幅升級必然會給雙方經濟帶來負面沖擊。
1、對于中國:
出口企業(yè)和科技企業(yè)或將面臨新一輪的嚴峻壓力;
不過,這也可能成為國內出臺穩(wěn)增長、穩(wěn)預期的托底政策的“催化劑”,促使政府出臺提振內需等一系列政策來穩(wěn)定經濟。
2、對于美國:
進口商和科技企業(yè)等將不得不調整供應鏈,重新尋找替代性的商品和稀土來源,承受成本上升;
美聯(lián)儲也可能因關稅推高未來通脹預期,而放緩或暫停降息的步伐,為市場增添變數(shù)。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今年 4 月的一輪壓力測試,中國商品出口展現(xiàn)出了超預期韌性——盡管中國對美出口額同比顯著下滑,但整體出口額同比增速仍維持在一定水平,這側面反映出中國商品具有極強的出口競爭力,及更多元的外貿途徑,對美方關稅的承壓能力也較特朗普 1.0 時期更強。
在可能的新一輪耐力比拼中,美國很可能“先眨眼”。中國所需的高端芯片更多是對未來發(fā)展的需求,國內可以積極推動創(chuàng)新研發(fā)和國產替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空長多”。美國芯片、新能源汽車、各類電子電器等生產對稀土的需求則更具即時性,而中方掌握著尤為關鍵的中重型稀土(與軍工、芯片等制造相關)全球 90%的產能以及全球超80%的稀土技術專利,短時間美國難以找到替代方案。時間的天平也似乎更加傾向于中國。
(二)情景二:100%關稅未實際落地—理性回歸,猶有談判空間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 100%進口關稅最終未能實際落地的可能性依然較高。
1、雙方均預留了政策落地前的窗口期,在后續(xù)表態(tài)中均流露出愿意談判的態(tài)度。
(1)中方始終保持一貫的立場,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敦促美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以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維護好來之不易的磋商成果,繼續(xù)發(fā)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作用,在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各自關切,妥善管控分歧。
(2)特朗普在表示將對中國加征 100%關稅的當天,曾宣稱要取消11 月初中美元首在 APEC 峰會上的會面,然而次日便改口表示仍可能會晤;美東時間 10 月 12 日,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在接受采訪時稱美國總統(tǒng)愿意同中方進行理性談判,當日特朗普也發(fā)文表示“無需擔心中國”,盡管并未明確消除加征 100%關稅的可能,但其態(tài)度已有所軟化,展現(xiàn)出談判機會。
很大程度上,可以將此次雙方采取的經貿措施理解為是在下一次會談前增加各自的談判籌碼,為后續(xù)的談判爭取有利地位。
2、中美在經貿領域互有所求,同時也各有籌碼,這使得雙方形成了一種高壓制衡的關系。
這種極高的關稅水平導致雙方短期硬脫鉤的局面,也并非雙方所期望看到的,雙方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硬脫鉤只會使雙方經貿出現(xiàn)撕裂傷口。
對比特朗普 1.0 和 2.0 執(zhí)政期間中美對彼此的關稅走勢,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此次特朗普政府期間,中美對雙方加征關稅的幅度和波動性均顯著高于 1.0 時期。這充分說明中國在經歷了上輪中美關稅博弈的洗禮后,積累了豐富經驗并做了充分準備,與美方進行平等對峙的能力顯著提升。這也是特朗普在 2.0 時期表現(xiàn)出如此明顯“反復無?!保═ACO 屬性)的原因之一。
經對上述兩種情形分析,中美劍拔弩張的經貿博弈預計難以長期持續(xù)。盡管雙方博弈難免會導致短期緊張局勢升級,但硬脫鉤也并非雙方意愿。預計一段時間后,中美經貿博弈烈度將回歸高位平衡的正常閾值(美對中45%關稅、中對美30%關稅)。鑒于美國對稀土需求更為緊迫,此次美方態(tài)度或率先軟化,主動推動會談。結合雙方政策落地期以及元首可能在APEC會議會面的情況,談判時間窗口或在未來兩周內(10月31日前)。
今年4月中美關稅博弈已提供高壓情景范例,市場與中美領導層均積累了相關經驗與判斷,因而此次關稅博弈升級對市場的負面影響預計弱于4月。不過,在雙方會談前,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仍需注意市場波動風險。
往期回顧
BREAK AWAY
鐵礦石期貨跌超2%,鋼價延續(xù)弱勢運行
力拓鐵礦發(fā)運節(jié)奏加快,西芒杜投產進度快于預期
供強需弱格局下,2025年四季度冷鍍板材庫存邏輯變化情況
小編推薦
?推薦服務:
聚焦鋼鐵行業(yè),提供全國各地鋼材、廢鋼、煤焦、鐵礦石等現(xiàn)貨貿易價格、實時行業(yè)快訊、鋼廠調價信息、市場熱點解讀及研究報告。
▼速速掃碼領取30天會員試用▼
?推薦關注:
公眾號回復【福利】獲取粉絲專享福利
公眾號回復【鋼價】所有鋼市價格短信免費訂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領取30天會員 !!
0級320,二級小廢2210,料豆、沖豆2410馬蹄鐵2420,8鋁散片2280生鐵暖氣片2400架子管2320發(fā)動機機體2290小鋼刨屑2190鋼芯鋼絲繩1990,麻芯鋼絲繩1890,破碎一級2380破碎二級2330破碎三級2180,不含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互聯(lián)網,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不想錯過新鮮資訊?
微信"掃一掃"